载入中,请稍后...

银色高地:两代人的浪漫与冒险

发布 2017-09-07 15:01:41
摘要

2021-07-05
酒庄
合作
联系我们

f44d305ea0a21b1856b151.jpg

高林和女儿高源。 (受访者提供)

 如果画一幅画,名叫《浪漫与冒险》,你会画什么?小提琴、摇晃着红色液体的高脚杯、破旧的旅行袋、身跨骏马的铠甲勇士……或许,你可以在贺兰山东麓下的银色高地酒庄找到灵感。

银色高地酒庄,是两代“勇士”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。

70多岁的高林老先生,是一位阅历丰富、眼界开阔、爱折腾的人。从国有企业退休后,他不甘心过遛鸟、喝茶、打太极拳的日子,在俄罗斯做起了“倒爷”,还把自己16岁的二女儿高源一并送去圣彼得堡接受教育,学钢琴、练体育,带女儿听古典音乐会,听歌剧,看芭蕾舞。

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第一颗葡萄种子开始,2000年来葡萄成了中国人生活里习以为常的物产。但把它通过特殊工艺制造成葡萄酒,却是西方人的专利。

在高源22岁的时候,父亲又送她到法国波尔多学习酿酒。

高林从1997年开始接触葡萄酒,并先后去法国、德国考察,他深知贺兰山东麓是个有魔力的地方,一定能产出优质的葡萄酒,这种信念推动了银色高地酒庄的诞生。但在当时的条件下,自酿自销家乡的葡萄酒,诗意的部分远远大于商业的考虑。

近日,记者来到银色高地。这块掩映在银川市郊绿荫中的酒庄东临唐徕渠,南近大片湖泊湿地,西北面却是热闹喧嚣的城市元素。铁大门锈迹斑斑,左右两排低矮的土木、砖混房间。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正在清扫庭院,步履蹒跚。记者以为这是庄园里忠诚的老管家。

“女儿很快就过来,我先带你参观参观。”高林身份揭晓的刹那,记者明白了“酒农”这个身份的优雅和质朴。除了较大面积的葡萄树,这里更像一个迷你动植物园:桃、李、杏、玉米枝繁叶茂,一畦薄荷、紫苏、藿香、五彩椒、虞美人、薰衣草等几十种花草挤在一处,孔雀、鸽子、鹧鸪等禽类悠然自得。

逼仄的酿酒间、土木结构的灌装车间,诉说着银色高地10年前的境况:房子太矮,酒罐放不进去,高林就拆门破窗,掘地三尺。而那个一扩再扩的酒窖更像一个菜窖。所以这里还有个名称,叫“银色高地车库酒庄”。

这里是最初的梦成长的地方。

“很快就要变成葡萄酒文化中心了。”为了设计出具有宁夏独特韵味的葡萄酒文化中心,高林先后征集了很多人的意见,甚至专程去四川汶川羌族聚居地采风。在一波波的头脑风暴过后,高林和高源父女决定建造一个充满中国元素、拥有国际胸襟的葡萄酒文化中心。

其实,在2007年前,葡萄酒经济被国企酒厂垄断,高林种植的酿酒葡萄只能以极低廉的价格被这些大厂收购。个人业主难以申请酿酒执照,高林的酿酒之路看起来并不光明。

高林认准的事从不回头。

那几年,高源在波尔多求学、实习,与出身酿酒世家的法国酿酒师坠入爱河,结婚生女。回国后的高源也进入国内大型酒厂担任酿酒师。这时山东、新疆、云南、四川诞生了一些民营大酒厂,但缺乏酿酒风格。每年酿酒季的时候,高源会集中待在酒庄,余下的时间则住在上海,学习葡萄酒贸易、研究市场、渠道、营销等等……这些都为后来创建独立酒庄打下了基础。

对于酿酒师来说,酿造的每一款酒都是自己的孩子,需要呵护。2007年,高源带病去新疆的酒厂查看自己酿造的酒,却被对方告知因为品质好,掺到其他酒里卖掉了。付出的心血看不到成果,高源有点沮丧。

但这件事却开启了高源与父亲一起酿酒的生涯。2009年,200亩葡萄已经难以托付起高源的大梦想——宁夏葡萄酒要走上国际舞台。高源做了一个大胆决定:去贺兰山东麓,开垦新的葡萄园。那里有她想要的“风土味”。这样的选址让很多人疑虑:在布满巨石和杂草的山坡开垦,至少需要养土3年才能成为熟地,收获酿酒葡萄。

这个做事慢半拍、把酒杯晃得优雅的小女人,却继承了父亲既理想主义又富有冒险的精神。拿下了荒地,贺兰山东麓荒滩上就常出现父女耕耘的身影。葡萄园设计非常环保,1000亩土地从最近的村子取少量水,采用以色列滴灌的方式来润泽;庄园与贺兰山色、质地融为一体,远观如一颗巨石。

高源说,如果说自己是绣花人,父亲就是织布人。他把丘陵划分成一个个小方格,一点一点收拾平整,然后布局排水,标识坐标,编制出一片绿绸缎。

2012年,高源的丈夫取了一个颇为祥瑞的中国名字——吉利,定居宁夏,加入了银色高地的葡萄酒事业。他们共同酿出的第一款赤霞珠取名为“艾玛珍藏”。“阙歌干红”也被葡萄酒大师李志延打出了90分,2016年6月,阙歌干红和家族珍藏霞多丽干白两款酒被选为国宴用酒,出现在招待外宾的晚宴上。《纽约日报》评价高源是“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中国新产业当中一颗不可思议的新星。艾玛(高源的英文名)让宁夏进入了世界酒庄的版图。”

高源称,风格才是葡萄酒最有魅力的部分,宁夏要有自己的味道。她想酿的酒不能失去贺兰山的个性,既有扎实的结构,又要具备大酒风范。酿酒人是风土的发现者,如何去顺势而为,巧夺天工,他们会继续探索下去。(记者裴云云)

 

稿源来自:宁夏日报